首頁 腐看天下

將進酒

將進酒 4343 2024-10-28 23:08:25

* * *


餘小再再入屋時,還是需要人攙扶。他餓得沒有力氣,在談話以前,就抱著飯碗狼吞虎咽。他吃著飯,還淌著淚,像是趕著時間,噎得直咳嗽。待到飢餓稍緩,他才用幹淨的帕子悶了面,擦拭少頃。


“還能活著見到同知,萬幸。岑大人的信就在我懷裡,一路上貼身存放,生怕被土匪搜去。”餘小再跪坐著,艱難地說,“萬事開講以前,我要先告訴兩位,即將登基的新帝,是個女子。”


第120章 都事


朝堂上沒有女人的位置。


天理把她們驅趕進了閨閣, 成為紅樓小院裡的易碎物件, 受著君臣、父子的萬般呵護,待嫁時就是被估價的瓷瓶, 挪動起來不需要頂天立地的志向。


太後花鶴娓出身顯赫, 是花家的貴門嫡女, 及笄前沒有見過牆外天,及笄後仍然守著深院牆。她從夫君手中奪走了這世間至高無上的權柄, 卻始終沒有跨出那條線, 而是垂下了珠簾,謹慎地端坐其後。


大帥戚竹音同樣出身顯赫, 是戚家的將門嫡女, 打仗前也定了人家, 打仗後無人敢娶。沒有該得的封賞,隻有玉龍臺前的退讓,禮部說她不配享有身後名供廟堂的特權,戚竹音這個名字, 至今都被打為啟東小女, 隻要戚時雨的兒子們爭氣點, 兵馬大帥的職位輪不到她。


薛修卓最初沒有想要扶持靈婷的念頭,當他知道皇嗣是女兒身時,那種極端的失望讓他馬上改變了策略。但是當他見到靈婷時,卻改變了主意。


因為靈婷太像了光誠帝了。


隻要是上了年紀、見過光誠帝的老臣,都能一眼看出靈婷的出身——這是李氏亂倫下的異類。


永宜年間東宮倒臺,光誠帝出宮的唯一理由就是探望患病的秦王, 以及秦王貌美如花、無力反抗的妻子。光誠帝在永宜年後期沒有寵幸的妃嫔,他病倒以後,身為皇後的花鶴娓就把持了前朝與後宮,嚴防他再誕下皇嗣。在這層層圍牆裡,光誠帝把目光放到了他的兒媳身上。


可惜秦王妃生了個女孩兒。


光誠帝像是頭殚精竭力的老獅子,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連眼皮子都沒有抬,徹底絕了雄心壯志。秦王不知是否聽說了什麼,沒多久就病逝了,死前把靈婷扔出了阒都,然而她像是命中注定,又被香芸撿了回去。


薛修卓才找到靈婷時,她舉止粗俗,已經十幾歲了。薛修卓想要把她拉回皇嗣的位置上,如果沒有剔骨的決心,是決計辦不到的事情。最初很難,她在香芸坊裡荒廢了太多的時光,要把那些多餘的痕跡擦抹掉,她自己若是不夠堅定,薛修卓即便有通天之力也做不了。


可是靈婷竟然一步步把自己“糾正”了。她把那些粗鄙輕薄的東西一點點從自己身上刮掉,最初認得字不多,就徹夜苦讀,寫不好的筆畫,就沒日沒夜地練,她似乎是老天留給李氏江山的最後餘力,讓薛修卓在那頹敗的局勢裡,看到了細微的亮光。


數月以前,潮湿的雨霧籠罩著合歡花,齊惠連在閣樓上回絕薛修卓的時候,靈婷正端坐在席上寫字。


她寫字很用力,幾乎要把紙張寫破了。


靈婷寫完了,側頭看著淅淅瀝瀝的雨。她看了許久,沒有表情。晚些薛修卓來陪靈婷用飯,她坐在下首,吃得很規矩。薛修卓講究食不語,他們用飯時從來不會講話。飯後他會考靈婷功課,這是一日內的頭等大事,靈婷要答得幹脆利落。薛修卓從不打罵她,卻比誰都要苛刻。


“先生,”靈婷俯首時停頓片刻,說,“我要換先生了嗎?”


薛修卓整理著冊子,漠然地說:“此事不該你考慮。”


靈婷默然,她撐著身,聽著薛修卓站起身,往門邊走。她忽然側過臉,看著薛修卓,說:“因為我是個女人嗎?”


薛修卓站定,轉回身,也看向靈婷。靈婷的眼睛不會躲閃,她的冷靜與薛修卓如出一轍。


“我是個女人,”靈婷說,“如果新先生是為了這個緣由不肯教我,那麼我請求見他一面。”


薛修卓又轉過了身,換著鞋。外邊的雨聲加大,他說:“不是,你與他沒有師生緣分罷了,我還會繼續教你。”


“緣分是最不可將就的事情,聖師難求,我不願就此錯過一位先生,”靈婷撐著身,已經站了起來,“先生。”


但是薛修卓沒有理會,也沒有回答。他掀了簾子,候在外邊的小廝連忙撐傘,他也不讓下人碰冊子,下了階就走了。


靈婷站在原地,透過那簾子的空隙,看見薛修卓晃了幾下,便消失在雨中,她就知道這是薛修卓無聲的拒絕。不論別的人如何評價薛修卓,在靈婷眼裡,他溫和儒雅的面具下都是極端的冷靜,他甚至有一些自負,不會被人擺布,也很難聽進人言。


靈婷隻能作罷,她坐回去,翻開薛修卓留下的策論,臨摹著薛修卓的字。可是她永遠也寫不像,因為她不會圓潤地收斂,她的筆畫猶如鋼鋒,從來不會繞彎子。


* * *


數月以後,酷熱的烈日暴曬著玉龍臺,那裡密密麻麻地跪著朝臣,是以海良宜為首的寒門官員。六月以後,韓丞帶回了來自他本家的男孩兒,並且聲稱此子是李氏遺脈。


海良宜的病情在姚溫玉的悉心照料下有所回轉,他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內閣元輔的身份駁回了韓丞的折子,並且要求公驗此子的身份。但是李氏的皇帝都死完了,光憑太後也無法確定此子到底是不是李氏遺脈,雙方陷入僵局,誰也不肯再讓一步。


“我在永宜年間是八大營同知,還是光誠爺麾下的頭號將領,我有光誠爺的託孤私信在身,元輔,這也不夠嗎?”韓丞近來得勢,也敢在朝堂上反駁海良宜。


海良宜病後精力大不如前,站立片刻便會心慌手抖,他出列,說:“空口無憑,指揮使若是肯把私信公示於人,交由內閣審查,你我也不必再在朝堂上做這樣的口舌之爭。”


韓丞心裡冷笑,眼下沒有皇嗣,帝位空懸才是海良宜該著急的事情,他這般不肯讓步,必定是已經物色好了人選,便說:“如今帝位懸空已經月餘,元輔還要等什麼?內閣商議來商議去,也沒有商議出一個章程麼?”


海良宜渾身冒汗,他有些胸悶,便歇了口氣,才說:“我們重理宗譜,尋到了前頭燕王庶孫次子仍在槐州,這是有跡可循的李氏血脈。依照規矩,如今的儲君人選,非他莫屬。”


“燕王是萬宣年的槐州王,嫡系戰死落霞關,往下推的庶系皆是旁支,細算起來,如何能稱為李氏血脈?燕王庶孫次子已經年近古稀,如何還能主政?”韓丞一哂,“況且這路途遙遠,崎嶇顛簸,這樣折騰他,他又如何能受得住?元輔,此事根本無法細談!”


雙方爭執不下,外邊跪著的還有國子監學生。太後隔著珠簾聽了半晌,才說:“此事雖然迫在眉睫,但也還有商議的餘地。閣老,內閣佐政,哀家沒有一件事情敷衍了事,你有異議,大可到了明理堂與哀家面談,讓學生們散了吧。”


她講得細聲細語,海良宜卻聽出不悅。


韓丞雖然力推此子,卻始終是以前八大營同知的身份上奏,沒有讓世家官員跟著附議。這一是為了事成以後,韓家能夠成為新帝的唯一依靠,二是為了避嫌。


避嫌這兩個異常重要。


花思謙和潘如貴都栽在了不懂避嫌上,結黨營私是朝中大忌。太後重新主政的時日不短,她如今就好比是皇帝,最見不得的就是臣下匯聚成力,形成能夠脅迫她做決策的力量,因此沒有為了示好而提拔寒門官員,也沒有為了穩固權柄而提拔世家官員。她似乎明白了大周已經走到了某個節點,與其再像幾年以前,把希望寄託於傀儡,不如交給自己。


海良宜一病兩個月,其間寒門官員風聲鶴唳,以孔湫、岑愈為首,多有私議,屢次上奏求請太後讓海良宜回朝理事。不僅如此,太學學生也膽敢清談國事,六月才到,已經有了太後奪權自立的風聲。


太後沒有對海良宜明談,卻增加了內宦前去探望的次數,這是種變相的催促,所以海良宜六月才到,病情剛剛好轉,就上朝了。雖然他在過去數十年裡,都堅稱自己不結黨、無派系,可他已然成為了天下寒士的風向,這是他想要否認都否認不了的事情,他已經成了某種強力的“勢”。


海良宜病了,天下人便慌了。海良宜駁回了韓丞的奏請,太後還沒有答復,官員和學生們就已經跪了一天。他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太後的心病,遠超行事跋扈的韓丞。


海良宜強撐著身體,說:“國子監學生本就有議事之職,朝堂乃是天下矚目之地,有談,才有策。太後如今主政勤勉,事事躬親,可是官員設立,便是為上分憂,為下理事的。他們憂心國事,是大周之福,況且儲君之事不是家事。臣以為,讓他們在此,才能暢談新帝一事。”


堂內不悶熱,各處都吊著竹簾,鎮著碎冰。對於海良宜而言,甚至有一些涼。他答完此話便垂首而立,珠簾後方的太後靜默半晌,等到海良宜腿腳酸痛時,才緩聲答復。


“閣老說得在理,哀家便聽你的。燕王庶孫次子一事,哀家還沒有見過族譜,不好下定論。但是韓丞的人已經到了,你是要由大理寺佐查,還是刑部佐查?哀家都聽你的。”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一個角色的出場理由不具備說服力,行動不具備邏輯性,那麼他不論是男是女,都改變不了故事的崩塌。我起初做有關人物的思維導圖時,想到了女性角色可能會被討論,但是沒有想到是有了她們整本書夠不夠正劇的討論。戚竹音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到了我是自我代入瑪麗蘇,但其實前年將進酒在微博放過幾個段子,當時出現的人物裡就有戚竹音和靈婷。


如果她的出現不合理,那麼換成他就一定合理了嗎。


第121章 良宜


散朝後, 海良宜不要人攙扶。孔湫等人都知道閣老要強, 隻敢跟隨其後,看海良宜獨自一人蹣跚挪步, 緩慢地往下走。


海良宜那身官袍浸在斜暉裡, 像是道融於絢麗的疤痕。去年的這個時候, 他率領百官上朝,是何等地氣勢昂揚, 如今在他身上已然找不到振奮的意氣。


海良宜走到了盡頭, 停下腳步。他慢慢地轉回頭,看著階上的官員, 又看著明理堂飛檐上最後的餘光。


“天要黑了, ”海良宜溫和地說, “你們路上當心。”


孔湫不知為何,在這一刻忽然心生害怕。他跨出一步,想要攙扶住海良宜,微微哽咽地喊著:“老師!”


海良宜擺了擺手, 轉身走向了宮門。


燕王庶孫一脈是海良宜最後的陣線, 他看那落日被高樓埋沒, 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他知道韓氏子登基意味著什麼,這場仗打了三十年,他的穩健求和沒有得到任何勝利。


他隻能盡力地燃燒自己,將這一把老骨頭也丟在烈火中,期望著濺出的火星能夠點燃已經沉寂太久的夜空。大周進入了漫長的黑夜,他似乎是僅剩的火把, 但是他至今無法承認,曾經與他殊途同歸的齊惠連等人是敗了。


他看著那些天才猶如流星,一顆一顆地隕落,最後留下的自己曾經是那樣的不起眼。


三十年前,海良宜不為成敗。三十年後,海良宜殚精竭慮。他踏實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意圖拉住激進前衝的齊惠連,但是他沒有做到。沒有人知道,東宮僚屬全軍覆沒的那一夜,是海良宜這一生最痛心的時刻。


天已經黑了,海良宜走到宮門口,已經氣喘籲籲。他抬袖拭著汗,看見站在轎子邊等待他的姚溫玉。姚溫玉來扶他上轎,他坐下了,在姚溫玉將要放下簾子時,對姚溫玉說:“元琢,我有一樁心事未結,你明日就替我跑一趟蕪城,今夜就收拾行囊吧。”


* * *


幾日後再次上朝,太後已經免了海良宜站立。但是她越是這樣禮賢下士,越意味著她對海良宜的不滿正在加劇。因為這幾日都察院的言官齊心協力,共同將韓丞罵得體無完膚。要求公驗韓家子的呼聲隨之高漲,這股緊緊簇擁著海良宜的浪潮正在迫使太後讓步。


太後夙夜難眠,她的猶豫不決讓韓丞陷入了絕地,韓丞也逐漸回過味來,這是要太後借刀殺人的意思,隻要自己不堪重負,死於罵聲,太後便可以立即扶持韓家子登基,杜絕韓丞謀權的可能。等到了那個時候,她就能專心與寒門對峙,不論是冷置海良宜,還是更換內閣元輔,都能辦得比此刻有餘。


韓丞不肯就此罷休,把到手的權貴拱手讓人,他就是熬,也要熬死海良宜!

目錄
目錄
設定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