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腐看天下

九千歲[重生]

第58章

九千歲[重生] 2893 2024-11-19 14:10:47

  這回隨殷承璋一道去山東平亂的安遠侯,正是殷承璋未來的嶽丈。


  安遠侯的爵位雖是祖上蔭蔽,但他自身也算有些本事,早些年平亂剿匪也立了不少功勞。文貴妃想方設法讓安遠侯隨同去,無非就是讓未來嶽丈護著女婿,讓殷承璋掙些功績。


  殷承玉聽完,沉吟半晌,道:“便讓她們先窩裡鬥著,左右吃虧的也不是我們。”


  隆豐帝現在一人受了三份藥,還自以為容光煥發龍精虎猛,殊不知自己隻是後宮之中爭寵奪權的工具罷了。


  “至於其他,急也急不來,當徐徐圖之。”


  總之不論情況如何,總不會比上一世更差了。


  *


  兩日之後,殷承璋與安遠侯領五千禁軍趕往山東。


  半個月後,平叛的禁軍抵達益都。


  殷承璋調用了青州衛的將士,與五千禁軍一道趁夜突襲,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還活捉了叛軍的一個小頭目。


  捷報傳回,朝野上下都一片贊譽之聲。


  就連遠在南京的隆豐帝得了消息,也大加贊譽。


  隻是高興了不過十日,山東又傳回消息,這回卻是噩耗。


  首戰告捷之後,那抓住的小頭目供出了上卸石寨的一條小路。那小路狹窄險峻,卻能直達卸石寨內部。


  如今叛軍久未被剿滅,便是佔著卸石寨的地利。


  殷承璋與安遠侯一開始唯恐有詐,先派人帶著那小頭目去探了一遍,證實他所言不虛之後,便趁夜帶兵繞了小路,準備再來一次夜襲。


  誰知道叛軍早有預謀,準備了滾石和熱油。在朝廷將士經過時,滾石和熱油自兩側落下,將士死傷無數。


  這一役,朝廷禁軍和衛所兵士共計折損了五千餘人。二皇子殷承璋在撤退之時失足跌落山間,下落不明。


  而叛軍氣焰囂張,再次劫掠了青州的官衙和糧倉,人數已經飛快擴充至三萬人。


  山東各地百姓聞風而動,紛紛響應紅英軍的號召。短短兩月時間,已經有十數支起義隊伍。


  安遠侯派回的信使,一為報信,二為求援。


  平叛軍損失慘重,二皇子更是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朝廷可謂顏面大失。


  如今這個形勢,招安是不可能招安了。當即有朝臣言辭激烈地提出再加派軍隊鎮壓。絕不能叫叛軍成了氣候,亂了江山。


  但是再派誰去,還需商議。


  原先二皇子為總兵官,帶兵平叛。結果叛軍沒滅,自己卻先出了事。這丟得可是大燕皇室的面子。


  要找回來,唯有皇室之人出面。


  一眾平叛人選裡,有零星朝臣提議由太子親去山東平亂。


  但也有不少人反對,如今隆豐帝不在京中,太子監國。山東叛軍猖獗,二皇子已經出了事,若是太子再出點事,社稷都將不穩。


  朝臣們爭論不休,身處爭論中心的殷承玉這回卻安安靜靜,一言不發。


  虞淮安尋到慈慶宮來時,就見殷承玉獨自坐在亭中,正在擺一局殘棋。


  引路的鄭多寶悄無聲息地揮退了伺候的宮人,親自給虞淮安上了茶,便退了下去,在三步遠的地方守著。


  虞淮安在殷承玉對面坐下,見他岿然不動的模樣,捋了捋胡須道:“看來太子心中已經有數了。”


  他本是察覺了如今這波暗潮裡的異樣,才想來提醒一番。但此時看殷承玉胸有成竹的模樣,反而是他多此一舉了。


  殷承玉將殘局的最後一子擺完,不緊不慢抬眸來:“祖父此行,除了提醒,還想勸孤不要去吧?”


  平叛軍大敗在意料之中,殷承璋雖武藝尚可,但實在沒什麼頭腦。


  安遠侯居他之下,聽他行事,便是有幾分本事,也難成氣候。


  唯一蹊蹺之處,是殷承璋竟出了事。


  以文貴妃之謹慎,放殷承璋出來之前,還特意安排了安遠侯保駕護航,像抄小路夜襲這樣危險的事情,安遠侯是絕不會放殷承璋衝在前面的。就是安遠侯出事,殷承璋也不可能出了事。


  而且送信的時機也有些奇怪,山東到望京,信使沿途換快馬,一趟也就兩三日功夫。


  禁軍慘敗,殷承璋下落不明。消息卻遲了四五日才傳回來。


  實在反常得很。


  再加上忽然有朝臣提議太子親自赴山東平亂,便叫殷承玉生了警覺。


  山東眼下正亂著,他若親往平叛,兵敗為叛軍所殺,著實合情合理。


  “若真是陷阱,此時山東定然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隻等著殿下去了。”虞淮安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殷承玉卻與他的看法不同,他替虞淮安續上一盞茶,冷聲道:“但還有句話,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他對殷承璋的了解,殷承璋定然沒有這樣的腦子。想出這個主意的,不是文貴妃,就是安遠侯。


  他們想趁機要他的命,而他也正想將計就計,弄假成真。


  既除了一個對手,還能順道平息山東動亂。


  見虞淮安還欲再勸,殷承玉沉聲道:“外祖父的擔憂孤明白。但孤此行,不為平叛,隻為山東百姓。”


  作者有話要說:


  狗勾:我和殿下才是一家人(暗喜


  殿下:。


第51章


  隔日大朝會,殷承玉便提出了親往山東平亂之事。


  除了別有異心的朝臣,大部分朝臣對此都持反對意見。在他們看來,叛亂誰都可以去平,但一國儲君的安危卻不容有失。


  隻不過殷承玉已經決定之事,並不是朝臣三言兩語就能改變。


  勸諫的朝臣們跪了一地,殷承玉鳳目掃過,隻沉聲問了兩句話:“若孤不往,誰能挽回皇室顏面?誰又能確保平息山東之亂?”


  清清冷冷的聲音如碎冰撞壁,當啷碎開,寒意四射。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半晌,最後卻是眼觀鼻鼻觀心。誰也沒敢應聲。山東之亂或可平,卻沒誰敢輕言替皇室挽回顏面。


  確實沒有比太子更加合適的人選。


  殷承玉掃過一班朝臣,不容置喙道:“既然沒人能往,便由孤去。今明兩日戶部調撥糧草,後日啟程。”


  他一錘定音,再無更改的餘地。


  第一日,戶部調撥糧草辎重。


  第三日清晨,殷承玉領四衛營五千將士開拔,趕赴山東。


  因山東情況緊急,這一路都是急行軍。


  直到臨近了山東地界,殷承玉才下令安營扎寨,好好休整一日。


  連續趕路七日,已經是人困馬乏。


  士兵們扎起了帳篷,營地之間點起篝火。伙夫煮了骨頭湯分下去,不需要值守的士兵捧著碗,三三兩兩坐在一處說話,連風裡都是肉湯的香味兒。


  殷承玉並未待在營帳裡,他獨自爬上了西面的小山坡。小山坡就在營地邊上,坡上都是些低矮的野草,沒有遮擋,正好能看到底下營地裡的點點火光。


  “殿下怎麼不去休息?”


  薛恕從另一側爬上來,與殷承玉並肩。


  “帳篷裡悶,孤睡不著,出來透透氣。”殷承玉並未回頭,抬首去看頭頂的彎月。


  出發時已是八月半,路上費了七日,如今月亮隻剩下細細窄窄的一彎,不過卻極亮,連四周的星子都失了色。


  “那我陪殿下坐一會兒。”


  薛恕脫下外袍鋪在地上,示意殷承玉坐。


  殷承玉也未推拒,盤腿坐在外袍上。回頭見薛恕還站著,又朝他招招手:“你也坐下,陪孤說說話。”


  薛恕依言在他身側坐下。


  他個子高,雙腿修長,因為外袍大半被殷承玉佔了,他隻坐了個角落,一雙長腿便有些無處可放的支著。


  殷承玉見狀往邊上挪了挪,又喚他坐過來一些,將雙腿放平。


  “孤躺一會兒,你給孤按按頭。”說罷也不等薛恕反應,就順勢躺在了他腿上。


  源源不斷的熱意自相貼的部位傳來,薛恕垂眸看著姿態安然的人,心底又沸騰起來。像一池平靜的水,陡然投進了一塊燒得通紅的烙鐵,滋啦作響。


  他控制著心底的躁動,十指輕柔地插入殷承玉發間。


  殷承玉看天上的彎月,他就看著殷承玉。


  他目不轉睛地將人盯著,殷承玉就是想裝看不見都不成,目光斜斜睨著他:“此去山東,會路過濟寧。等叛亂平了,你若是想回去,可以回去看看。”


  殷承玉本是有心體恤,以為他故地重遊,許會想回家鄉看看。


  但薛恕卻搖了搖頭:“沒什麼好看的,那裡留下的,都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魚臺本就不是他的故鄉,隻不過曾經有母親和姐姐在,那裡才成了他的家鄉。


  如今親人不在,甚至母親病逝後遺體同其他病人一道火化,連墳冢都沒能留下。那裡就隻剩下些晦暗不堪的往事,更沒有回去的必要。


  他的語氣很淡,看得出確實對故地毫無留戀。

目錄
目錄
設定
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