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葉嘉的運氣還算是不錯的,去的時候瓦市還沒關,正好趕上小商販們收攤兒出來。
事實上,由於西北這邊地勢氣候以及環境的因素,並不適合種植冬小麥。如今市面上盛行的是春小麥。葉嘉雖說沒有相關知識,但也知道似這種小麥作物的種是需要在土壤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春化。這個過程怎麼想也的十天八天的,顯然她最快的時辰去育種已經晚了。
思來想去,隻能出錢購買已經育好種的秧苗。好在東鄉鎮比李北鎮安寧,當地百姓中選擇種植的人多很多,不怕買不著秧苗。
這不正好在鎮子上,她連鋪子都沒去看,就一家一家問了。不過這些東西商鋪裡也不大可能會有。孫老漢看她著急,想想就將骡車趕到西施鋪子的外頭停著,也跟著一家一家問。
鎮子上誰不認識葉嘉?早前在瓦市擺攤子的時候大家伙兒都曉得這一對姐妹花。後來周憬琛當上司馬又爬到了校尉的位置,整個喀什縣誰不認的周家人?
曉得葉嘉是個好性子人,有些往日一起擺攤認識的見葉嘉著急,就給她指了條路。
“校尉夫人若是著急,不如去吳家問問。”
給葉嘉指路的是原先在西施攤旁邊賣布匹的,一四十好幾的壯碩婦人。也是因著周憬琛把鎮子管得好,她們做生意的都比往日要舒心不少,心裡自然是感激:“吳家可是大地主,好幾百畝良田,吳家每年種麥子、種苞谷、種稻米的都有,年年不落下。今年開春也是招了許多人去育苗,如今指不定就剩很多……”
她這麼一提醒,葉嘉也是轉圜過來:“是我急糊塗了!”
可不是?她要大批量的秧苗,找散戶買哪裡那麼快湊得齊?不過散戶也得湊一湊。不然那吳家不賣,她這邊也沒辦法。葉嘉連忙謝過了婦人的提醒,趕緊就去了一趟吳家。
這吳家也是老熟人,吳家三少一直跟葉嘉合作著香胰子的生意呢。
孫老漢在瓦市裡問了一圈,等兩人在鹿砦口遇上,孫老漢都熱出一頭汗:“東家,他們說這幾日也有來瓦市賣秧苗的。不過賣的不多,日子也不定,若是要買估計得經常來瓦市瞄著等。”
“不著急。”葉嘉聽著點點頭,“瓦市這邊叫人盯著,先送我去吳家走一趟。”
孫老漢也沒問葉嘉去吳家作甚,老老實實地點點頭就去鋪子這邊把車趕過來。葉嘉上了骡車就趕緊去了一趟吳家。
說起來,西北這邊也不是沒有大戶。這邊的地界上生活的人貧富差異已經不能用巨大來形容,應該說是天塹。窮的家裡揭不開鍋,富的家中地板都能鑲金磚。李北鎮一個程家,東鄉鎮就有一個吳家。隻是這個吳家跟程家還略有不同,程家走得是跑商的路子,吳家則是實實在在的大地主。
葉嘉到吳家門前的時候,吳家大門前兩三個小童在灑掃。夕陽的餘暉下,頗有些歲月靜好的意思。
看到有骡車停下,其中一個鍋蓋頭的小童就蹬蹬跑過來問話。
葉嘉打了車簾子瞥了一眼吳家的大門心中都是一驚,好大一座府邸。這吳家平日裡不聲不響的,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大的家世。孫老漢在前頭跟小童道明了葉嘉的身份。那小童一聽裡頭是校尉夫人,當下把掃帚一扔,蹬蹬地就跑回了府中。
不一會兒,吳家的大門從裡面打開了,走出來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兒。
老頭兒被個年輕人攙扶著,笑容滿面地出來相迎。
葉嘉原本不想擺譜兒,但想著上回餘氏交代的話,又安安生生地坐著等老頭兒到了近前才下了車。老頭兒是吳家的家主吳恩。身邊扶著他的是吳家大少,吳敏。說起來,自打周憬琛坐上喀什縣校尉的位置,不少當地的鄉紳富商都來周家送過禮慶賀,吳家是一點動靜沒有。
這人情世故的葉嘉原先沒怎麼放心上,這會兒打了一個照面就冷不丁想起來。不管吳家出於何種底氣對新上任的校尉不聞不問,葉嘉笑得也十分客氣,直說過來是有事相求。
吳老爺笑了笑,一手捋著胡子客客氣氣地請葉嘉上座。
葉嘉跟著進了院子,吳家的府邸比起程家武人的粗糙要文雅精致得多。從前庭到花廳,一路走過來草植園景都打理的仔仔細細。亭臺樓閣、雕梁畫棟不過多的顯白,但就是透著一股富貴的氣息。葉嘉一路瞧悄悄打量著走進了花廳,吳老爺立即就命人上茶。
即便是不懂茶,葉嘉輕輕呷了一口也分出了差別。清冽適口,齒頰留香。
“不知校尉夫人此時前來所謂何事?”吳老爺看著一個白面老頭兒,說話倒是有種書生文人的斯文。
葉嘉也不跟他繞彎子,隻詢問了他府上可有各色糧食的秧苗:“因著時辰緊迫,未曾及時安排育種。如今拖到了春耕的時節過了那個時辰,隻能尋已經育好種的秧苗。”
吳老爺一聽是這事兒,面上那隱隱的戒備放下來,似是松了一口氣。
葉嘉瞧著有些奇怪,周家跟吳家除了香胰子的生意也沒有別的交集,吳老爺子這般表現仿佛是做錯了什麼事心虛。不過此時也不方便岔開話題,吳老爺略微思索了片刻就答應了。隻是他話說的不絕對:“田地莊子那邊的事兒自有下頭人打理,是否有多出來的秧苗,還得問過了下人方能給夫人一個準話。若是夫人不急,不如明日在下命人去莊子上瞧過了再給周家遞話?”
“倒也是。”他話都這般說了,葉嘉也不能逼著人一定給,“那明日再談。”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
……
此時天色漸晚,沒一會兒的功夫門外就有些擦黑。吳家人也是懂規矩的,見著天色漸晚自然是要開口招待的。吳老爺沒有因為葉嘉是個女眷就疏忽怠慢,笑道:“……夫人不如留下用個便飯?”
葉嘉才從李北鎮的營寨回來,到了鎮子上連家門都沒進。
家中餘氏葉四妹她們估計還在等著,於是笑笑就婉拒道:“吳老爺不必客氣,我這也是才從外頭回來。家中長輩怕是早已等急了。這就不留下用飯了。”
當即告辭,吳家人客氣地將葉嘉送出了院子。吳老爺看著骡車走遠,轉身回去後嘆了口氣。
葉嘉不知吳家人心中不安,上了骡車,孫老漢在外頭一甩馬鞭,車子便匆匆回了周家。
周家這邊張昌禮老爺子三日前就已經被送過來。事實上,周憬琛一次性弄回來二十五個人,正是葉嘉上回在營寨遇上的那一批。這二十五個人除了張老爺子,其餘人都被送去了良田附近的莊子安置。這百畝良田不隻是田地,還有附贈的莊子。
畢竟曾經沈海牛不群還在時,奴婢成群。府邸也住不下那麼多人。似這等在田地裡做苦力活兒的佃戶他們不負責安置,看守佃戶和田地裡收成的奴婢卻需要安置。田地附近是置有莊子的。
院子門被叫開,餘氏一看到葉嘉回來整個人都放松下來。不知不覺葉嘉都成了餘氏的主心骨,兒子不在家她能忍,兒媳婦離開久了她心裡就慌。但餘氏也知道兒子兒媳難得感情融洽在一塊多待幾日,她即便心中不安也不會打發人去打攪。
此時看葉嘉從骡車上下來,忙不迭地就跟過來在一旁嘀嘀咕咕道:“在那邊吃苦了吧?那邊兒不似鎮上繁華,要吃的沒吃的,要喝的沒喝的,嘉娘才去幾日都眼瞅著瘦一圈。允安那小子半點不曉得心疼人……”
葉嘉:“……娘,沒瘦。”
才三日能瘦多少?葉嘉有些無奈,但餘氏這般嘀咕著,葉嘉聽得心裡也舒坦。
“怎麼沒瘦?”孫老漢跟在後頭把門栓栓好了。餘氏不放心又多看了幾眼。確定是鎖好了才過來拉著葉嘉往屋裡走。先前駐地的亂子給餘氏嚇到了,這回是謹慎的心思在心裡扎下根,“我瞧著就瘦了。下巴尖了不少,估計是那邊飯食太粗糙。”
飯食粗糙是事實,葉嘉也沒反駁。跟著餘氏進屋就看到一屋子人圍著桌子坐著。
張昌禮來了才三日,沒有空屋子如今是暫時擠在孫老漢的屋子。雖說條件不算太舒適,比起張昌禮在西場住窩棚可強多了。老頭兒沒那麼多矯情心思,主要是一院子女子都沒說苦,他一個老頭子也不好矯情的,自然安安生生住下來。
今兒看到葉嘉回來,拿眼睛就瞥過來:“後院那些就是你說的辣椒?”
“老師看到了?”周憬琛喊老師,葉嘉自然是也跟著喊老師。
張老頭兒點點頭,他過來的第一日就瞧見了。外頭將近一畝二分地的作物,有些還沒發芽,有些已經冒出芽尖兒。以他四五十年跟農學打交道的經驗來辨認,確實有兩種不認得。
“其中一個是辣椒,另一種約莫香料。”葉嘉去年試著種過,但是後頭這一種過了季節沒種活。今年本來也是試種,結果運氣不錯居然發芽了,“我也不大認得,是偶然從民間淘來的西域種子。運氣好才發了芽,不曉得長大了是什麼作物。”
張昌禮聽葉嘉這麼說也實誠,點點頭:“多看看,仔細記錄和觀測,定能養活。”
葉嘉笑了笑,剛把身上的東西放下來,葉四妹溜著邊兒從門外頭進來。她方才是在後廚忙活,聽見動靜自然曉得姐姐回來了。這回過來是想看看何時開飯:“姐。”
“嗯。”葉嘉不在的這幾日,葉四妹忙得腳不沾地,“有話過會兒說,開飯吧。”
要說張昌禮被弄到周家來除了後院那些沒見過的植株以外最喜歡什麼,那必然是葉四妹做的這一手好菜。想他大司農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雖說有些貪嘴,但也沒有到為了一口吃的就委曲求全。但周家這邊不曉得這個小村姑是怎麼做菜的,什麼菜都做的鮮香可口。尤其是她滷的那什麼大腸,又臭又下酒。張昌禮嘗過以後就上了癮,時不時就想來一碟子解解饞。
一聽要開飯,張老頭兒那眼珠子都要亮得能當燈照。
葉嘉眼尖地瞥見了忍不住笑,倒也沒有當面點出來,隻作不知。
葉四妹聽了話開飯,這麼多人分了兩桌子吃。葉嘉餘氏張昌禮加葉四妹孫老漢在堂屋這邊吃一桌子,秋月喜來鈴鐺帶著幾個孩子在屋裡吃一桌。這般沒規矩的分法叫張昌禮多瞥了一眼孫老漢,葉嘉便也順勢介紹道:“這位是孫護軍的父親,如今在周家住下了。”